2025年度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
网上申报已开始
诚邀青年才俊依托我校申报!
A档为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8万元,另每人一次性配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科研资助经费8万元;B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8万元;C档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万元。在学校博士后岗位薪酬和导师配套资助基础上,直接叠加发放。
配套待遇:
(一)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A档)
2025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无科研失信情况。
2. 1993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
3. 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以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4. 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
5. 拟进站的申请人须为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
6. 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2024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本站博士后研究期间未申报过博新计划,未获得过B、C档单位推荐。
7. 在职身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申报。获选人员须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
8. 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
(二)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B、C档)
申请人须为2025年拟进站或新近进站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含中国港澳台地区居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主招收人员。
3.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较突出的科研潜力和工作业绩,无科研失信情况。
4. 1989 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5. 新近进站的申请人须为2024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拟进站的申请人须已取得博士学位证书或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6. 申请人开展每站博士后研究期间仅可申报一次,在职身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得申报。
申请人可进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官网提交申请。
(一)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A档)
1. 提交申请
2月20日至3月20日,申请人按要求填写并上传申请材料,在线提交至博士后设站单位。申请人对已提交的申请数据有修改需求时,须在3月20日前逐级申请驳回。
2. 学部(院)审核
3月21日至3月24日,各学部(院)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核把关,并在线上系统审核提交。
3. 学校审核
3月25日至3月27日,学校审核申请材料并提交。
(二)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B、C档)
1. 提交申请
2月20日至4月20日,申请人参照申报书要求,提前准备相关申报信息和证明材料,在申报期间登录官网的国资计划申报系统,按要求填写申报信息,上传相关内容材料。
2. 学部(院)审核
4月20日至4月30日,各学部(院)对申请人材料进行审核把关,于4月30日前将个人申报书、人选汇总表及推荐报告的纸质版材料提交至行政楼109办公室。
3. 学校审核
5月1日至5月15日,学校审核推荐,根据系统推荐名额,对学术水平高、科研潜力大、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予以择优推荐。
1. 请申请人认真学习博新计划和国资计划B、C档的申报条件和有关要求,确定申报的具体项目。如同时符合博新计划(国资计划A档)和国资计划B、C档申报条件可同时申报。
2. 博士后研究期间仅可申报一次国资计划(A、B、C档)。获选人员因在站时间不满24个月提前出站(或退站)或其他原因导致资助经费有剩余的,剩余资助经费不再发放。
3. 拟进站的获选人员须在获选通知印发之日起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在已选定的合作导师指导下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获选资格。
联 系 人:何老师 张老师
联系电话:+86-27-67861459
邮箱地址:bsh@ccnu.edu.cn
必赢76net线路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含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5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2个,数学科学、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工程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现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其它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等79个。
必赢76net线路在1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的传统,形成了“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大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60多万优秀人才。